灯影摇曳:清代掐丝珐琅宫灯

2025-01-23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清代的工艺美术发展独树一帜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盏掐丝珐琅宫灯,更是华贵气派,堪为清朝宫廷灯具的典范和掐丝珐琅艺术的代表。

掐丝珐琅搪瓷灯 清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


该灯高83.5厘米,宽35.5厘米,底长29.7厘米。桌灯样式(“桌灯”“几灯”“台灯”“炕灯”“书灯”“座灯”一类的灯具,主要陈设于桌、案、几、炕等台面上,统称为桌灯类宫灯。它们体量相对较小,配有基座,多用于读书写字等活动),造型分为宝盖、灯身、灯座三部分。宝盖为六方攒尖式,所谓宝盖,即宫灯上部的灯帽。灯身为四方式,不见中心镶嵌的灯罩。灯座为束腰基座。

灯具基本以天蓝色釉作底,上满饰花纹,采用了如红、黄、绿、粉、深蓝等多种颜色的珐琅釉,华丽夺目。常见缠枝莲纹,装饰各处,灯身转角处装饰八吉祥纹(法轮、法螺、宝伞、白盖、莲花、宝瓶、金鱼、盘长结),底座装饰有蕉叶纹。此外还有回纹、寿字纹、龟背纹、如意云头纹等。精致美观,寓意吉祥。








此器采用了掐丝珐琅工艺制作,工匠们以娴熟高超的技艺,在器身上用纤细的铜丝掐出各种图案,并填以色彩缤纷的珐琅釉料,在多次高温烧制后,最终呈现出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。


略说宫灯


宫灯,顾名思义就是皇宫中的灯,其历史由来已久,大抵与元宵灯节观灯有关,这是自两汉时期流传下来的习俗。唐宋时期,各式宫灯也在元宵观灯的习俗下迅速发展。据史料记载,唐明皇时期,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,以丝绢作高大灯楼二十间,上悬珠玉金银的穗坠,微风一至,金玉交响如同音乐一般,蔚为壮观。

明清以来,宫灯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。这些灯具摆放悬挂在室外可与宫殿建筑协调互映,在夜间构成辉煌绚烂的景观,到了室内则与各项家具陈设搭配相济,组成富丽雍容的装饰景象。

《雍正十二月行乐图》(局部)

《清人画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》中的宫灯

从功能上看,宫灯可分为日常照明用灯、节庆典礼用灯、祭祀用灯、鉴赏用灯等。从类型来看,又可分为挂灯、桌灯、壁灯、戳(立)灯、手把灯、提灯、屏灯、持灯、灯壶、灯碗、海灯、架灯、路灯等。从制作材质上说,宫灯主要有紫檀、花梨、象牙、点翠、丝绸、动物角质、玉、宝石、漆、竹、纸、料丝、菩提叶、陶瓷、珐琅等种类。

童子抱鱼吊灯 清 故宫博物院藏

描金漆嵌玻璃花卉图葫芦式挂灯 清 故宫博物院藏

在清代宫廷中,曾有“万寿无疆灯”、“双喜字灯”、“天下太平灯”、“福字灯”等等,皆寓意吉祥,不仅具备照明的实用功能,还兼顾了外观的华美,彰显了帝王的富贵和奢华,寄托了统治者借灯长明以求太平的愿望。形形色色的宫灯满布皇宫,可谓是“普宫同庆”。


宫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,作为古代智慧巧匠在居住照明上优秀的创造,它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。


分享